向量数据库:错误的抽象——以向量器重新定义嵌入管理
引言:AI应用开发中的隐形痛点
“你的嵌入又不同步了。”这句话成了众多构建AI应用的工程团队的噩梦。从简单的向量搜索实现到复杂的监控、同步和应急处理,AI系统在投入生产后,向量数据库的抽象缺陷逐渐暴露。
许多团队都有过类似经历:构建RAG系统时使用Pinecone作为向量数据库存储和搜索嵌入,但文本数据难以适配其元数据结构,不得不搭配DynamoDB处理大文件和应用数据,还需OpenSearch实现词法搜索。结果是同时处理三个系统,同步工作堪称噩梦——删除一个源文档,需要分别操作三个系统,任何一步遗漏都可能导致资源浪费或数据错误。
向量数据库的核心问题:割裂的嵌入与源数据
向量数据库(包括支持向量搜索的通用数据库)的致命缺陷在于:嵌入被插入数据库后,生成它们的非结构化数据与向量嵌入之间的连接就断裂了。
向量嵌入本质上是源数据的高维表示,二者存在根本联系,但当前的抽象却将嵌入视为独立数据原子,这导致一系列问题:
- 复杂的ETL管道用于处理数据分片、格式化和嵌入生成
- 同时维护向量数据库、元数据数据库和词法搜索索引
- 需构建数据同步服务避免数据源冲突
- 依赖队列系统处理更新和同步
- 需监控工具应对数据漂移和嵌入服务错误
- 升级嵌入模型或调整分片方式时,需跨多个系统协调变更
这些工作让开发团队耗费大量时间在同步逻辑、基础设施搭建和故障排除上,偏离了核心业务目标。
更好的方案:让数据库接管复杂性
当我们将嵌入重新定义为派生数据,生成和更新嵌入的责任就可以交给数据库管理系统,从而解放开发者。
这一点在数据频繁变化的场景中尤为关键:电商平台的产品目录语义搜索需要随新品上架和描述更新而调整;产品助手RAG应用必须同步最新产品信息才能提供准确回答。手动跟踪这些变化并重新生成嵌入不仅费力易错,更会分散开发精力。
向量器:作为索引的向量嵌入
更有效的抽象是将向量嵌入视为对嵌入数据的专用索引(而非字面意义上的传统索引)。我们称之为“向量器”,它从底层源数据生成向量,具有三大优势:
自动同步
如同数据库索引会随底层数据变化自动更新,向量器能确保向量嵌入始终与最新数据同步,消除手动更新需求并降低错误风险。
强化的数据-嵌入关系
独立存储的向量容易让人混淆其是否来自最新数据或旧模型,而向量器将嵌入与数据直接绑定,自动维护这种关系。
简化的数据管理
手动管理数据同步时,容易出现删除源数据后忘记清理旧嵌入等不一致问题。向量器让系统负责管理这些关系,减轻开发者认知负担。
PostgreSQL中的向量器实现:Pgai Vectorizer
Timescale团队已在PostgreSQL中实现了这一抽象——pgai Vectorizer(目前处于早期访问阶段),作为PGAI项目的一部分,旨在提升PostgreSQL对AI系统的支持。
工作原理
开发者通过SQL定义和创建向量器,指定作用的表、需向量化的列、嵌入模型和格式化规则。例如:
sql
向量器会跟踪源表的插入、更新和删除操作,异步创建和更新向量嵌入。实际的嵌入过程在数据库外部的进程中进行,以减少数据库负载,实现独立扩展。
灵活性与定制化
用户可自定义分片和格式化规则,配置要向量化的列,选择OpenAI的不同嵌入模型(如text-embedding-3-small、text-embedding-ada-002等)。未来还将支持提交自定义Python代码完全定制分片、嵌入和格式化过程。
立即尝试Pgai Vectorizer
Pgai Vectorizer现已开放早期访问,开源且面向应用开发者,旨在简化AI工作流。可选择两种部署方式:
它与PGAI套件的其他工具(如高性能向量搜索的pgvectorscale和将AI模型与数据结合的pgai扩展)相辅相成,让PostgreSQL成为AI开发的理想平台。